Linux:Distribution:Gentoo:FastestDoc
回到 Linux ‧ 回到 Linux:Distribution
回到 Linux:Distribution:Gentoo
關於本文件的說明
本文件是以 GOT 上的 x86安裝文件 為參考,務求能最快理解在 Gentoo 安裝過程中做什麼事而寫的。
準備電腦和光碟及網路
- 含光碟機之個人電腦或是筆記型電腦
- Gentoo Linux LiveCD 光碟
- 寬頻網路
光碟
- 下載處(台灣鏡站) - GOT
- 安裝時不使用網路 - 下載 Universal
- 安裝時使用網路 - 下載 Minimal
- 相關檔案位置 - x86 ,即 CPU 非 64 位元的電腦用的。
- 2004年最新版本之 LiveCD 及相關套件 - releases/x86/2004.3/livecd
- 可使用之燒錄軟體
安裝 - 使用光碟開機
依主機板別不同,進入 BIOS 調整開機順位所需按的按鍵也不同。
- MicroStar - Del
- ASUS - F2
安裝 - 光碟開機後可做的事
- 查看可選擇的核心 kernel 以及可設定的開機參數 options ,基本上放著不要動也會自動進入安裝程序。
- 可選擇的核心 - F1
- gentoo - 預設的核心
- gentoo-nofb - 也是 gentoo 核心,但是關閉了文字介面下圖示功能。
- memtest86 - 用來測試記憶體用的
- 可設定的開機參數 - F2
- 可選擇的核心 - F1
- 登入 livecd 的操作環境
- 當你通過了核心選擇及開機參數的程序,系統會偵測並載入相關的硬體的支援,之後,你會進入到 livecd 的操作環境,紅色字體的 livecd ,其後方接著的藍色字體的 root 便是此環境下的最高權限使用者,接著你可以做的事有以下幾種。
- 利用 passwd 來設定目前使用者的密碼,及 useradd 增加使用者。
- 在「livecd root #」下輸入 passwd 可以設定 root 的密碼,輸入時不會有任何顯示。
- useradd 因為還要設定群組跟使用者權限的,所以暫時跳過不談,有興趣的人請看官方文件。
- 設定連線
- 查看各資料夾及其路徑下的檔案, root 路徑下並沒有任何東西,你可以跳至根目錄 / 看看。
- ls - 列出目前資料夾、或是指定之資料夾下之資料夾及檔案
- cd - 切換資料夾路徑
- cd .. - 回到上一層路徑
- ls /mnt - 列出 mnt 資料夾底下的資料夾或檔案
- cd /mnt/cdrom/docs/h* - 移動至 /mnt/cdrom/docs 路徑下名稱開頭為 h 的資料夾
- ls /dev/hd* - 列出 /dev 路徑下名稱開頭為 hd 的資料夾或檔案
- cd / - 回到根目錄 /
- cd root - 回到 root 目錄
- clear - 清除螢幕上輸入過的指令及出現的資料
- 另外按方向鍵的上下可以叫出上一次輸入過的指令
- 利用 links2 來查看 Gentoo 手冊。
- 查看光碟上的手冊 : links2 /mnt/cdrom/docs/handbook/html/index.html
- 查看網路上的手冊 : links2 http://www.gentoo.org/doc/en/handbook/handbook-x86.xml
- links2 的操作法 - 只能用鍵盤操作
- 叫出選單 - Esc
- 進入 - Enter, 右方向鍵.
- 回上一頁 - 左方向鍵.
- 在超連結之間移動游標 - 上方向鍵, 下方向鍵.
- 翻下一頁 - PageDown.
- 翻上一頁 - PageUp.
- 回到第一個超連結 - Home.
- 跳到最後一個超連結 - End.
- 準備 - 分割磁碟及建立檔案系統 - 硬體裝置全放在 /dev 路徑底下,請用 ls 來查看。
- ls /dev/hd* - 這可列出你所有的碟碟機裝置, fb 則是代表軟碟機 floppy 、 cdrom 則是代表你的光碟機 cdrom 、 ... 則是隨身碟 ... ……
- hda, hdb, hdc, hd* - 這代表的是你的獨立的硬碟機裝置
- hda1, hda2, hda3 hda* - 這代表的是你的獨立的硬碟機底下所建立的分割區
- ls /dev/hd* - 這可列出你所有的碟碟機裝置, fb 則是代表軟碟機 floppy 、 cdrom 則是代表你的光碟機 cdrom 、 ... 則是隨身碟 ... ……
- 進行 - 分割磁碟及建立檔案系統 - 決定好要在哪顆硬碟上安裝後,就要來實際進行磁碟分割了。
注意,在你分割完硬碟並儲存後,你將會失去該硬碟上的資料的配置表,但是這時你依舊可以救回這些資料!
以下將假設你要在 hda 這顆硬碟上進行磁碟的分割及檔案系統的建立。
fdisk hda - 對 hda 這顆硬碟進行分割。
然後在進入 fdisk 的環境下時,你可以按 m 來查看說明。- command (m for help): m - 查看說明。
- a - toggle a bootable flag - 投下一枝可開機旗標 - 輸入這指令後會再問你要設哪一個分割區為開機分割區
- b - edit bsd disklabel -
- c -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
- d - delete a partition - 刪除分割區 - 輸入這指令後會再問你要刪除哪一個分割區
- l -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 列出已知的分割區類型 - 用來確認目前的分割區是哪種檔案系統
- m - print this menu - 列出本選單 - 可列出本選單亦即是說明選單
- n - add a new partition - 加入新分割區 - 可建立一個新的分割區
- o -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
- p -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 列出分割表 - 用來查看目前的分割區的配置表狀況
- q -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 不保存改變地退出 - 輸入了這個指令後不管在磁碟分割的過程中做了什麼都不會有效力
- s -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
- t -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 變更分割區的系統 id - 設定分割區的 id ,可利用 l 指令來查看有哪些分割區類型可使用。預設為 83 即 Linux ,如果分割區要做為 swap 用,請在此變更成 82 即 Linux swap 。
- u -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
- v - veryfy the partition table -
- w -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 將配置表寫入磁碟中並退出 - 輸入了這個指令後會讓在磁碟分割的過程中所做的事發生效力
- x -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
- command (m for help): n - 說明建立新分割區時的基本概念,如果分割區已被其它分割區佔用,請用 d 將之刪除。
- primary - 主分割區,一顆硬碟上只能有四個。開機分割區及 swap 分割區必須為此種分割區。
- extended - 延伸分割區,為一特別的主分割區,亦即四個主分割區中它也算是一個。主要是用來放置邏輯分割區的資料用的。
- logical - 邏輯分割區,建立在 extended 分割區底下的分割區,其數量沒有任何限制。
- boot - 開機分割區,管理開機時要讀取哪個分割區上的作業系統所用到的資料全放在此處。
- swap - 虛擬記憶體分割區,用來當做記憶體的硬碟空間。
- root - 根分割區,用來放所有作業系統及程式資料的分割區,你可以把剩下的空間全配給它,或者也可以依進階的需求而再建立一個延伸分割區來放置個別的資料。
- cylinder - 磁柱,請利用 Google 查詢此名詞之意思。
- 0 - 1 之間的磁柱是用來存放 MBR(Master Boot Record) ,亦即是你的 primary 分割區的配置表的資料用的。
- 當問你 first cylinder 時,大多可以直接按 enter 讓它使用預設值。
- 當問你 last cylinder 之類的時,可以輸入磁柱數目,或是 +SIZE 這類的。開機分割區建議用 +32M , swap 分割區則是 +512M 。
- command (m for help): t - 設定分割區的 id ,可利用 l 指令來查看有哪些分割區類型可使用。預設為 83 即 Linux ,如果分割區要做為 swap 用,請在此變更成 82 即 Linux swap 。
- command (m for help): m - 查看說明。
- 建立檔案系統
- 利用 passwd 來設定目前使用者的密碼,及 useradd 增加使用者。
- 當你通過了核心選擇及開機參數的程序,系統會偵測並載入相關的硬體的支援,之後,你會進入到 livecd 的操作環境,紅色字體的 livecd ,其後方接著的藍色字體的 root 便是此環境下的最高權限使用者,接著你可以做的事有以下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