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毀滅武器

From TestingMediawiki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大規模毀滅武器,最早出現在二次大戰時,英法等同盟國宣稱其敵國德國空軍所使用的密接空中支援戰略,採用的俯衝轟炸機群。

大規模毀滅武器可以造成巨大威脅,亦對心理上產生恐怖感,被視為恐怖武器。

Luftwaffe: Westfeldzug

德國空軍戈林(Hermann Göring)將軍所採用的密接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於德法戰場初期與地面部隊配合良好,並且能攻擊交通設施,對法國軍隊後勤造成沉重的打擊,也造成龐大難民無法順利逃難,滯留的難民也壓垮了法國軍隊的運輸能力。

英法媒體稱這種俯衝轟炸機造成了「大規模毀滅」,俯衝轟炸機成為1940年最具象徵性的恐怖武器。

U.S. Army Air Forces: Tōkyō Daikuushuu

當美國陸軍航空隊開始以高空轟炸機(B-29)對日本本土(尤其是東京)轟炸時,B-29機員發現東京上空的氣流會造成投彈失準,這時李梅(Curtis E. LeMay)將軍決定一賭,要以高空轟炸機攜帶汽油燃燒彈進行低空轟炸。第一次實行時,李梅將軍派遣了360多架次的B-29滿載著燃燒彈,對東京進行夜間的低空轟炸。夜間轟炸的理由是日本航空隊的夜戰能力差勁而不足為懼。

東京大轟炸,第一夜的延燒產生東京大火,一夜間便摧毀1/4東京建築物,十萬平民死亡,約2/3面積成為廢墟。

事後美國陸軍對此戰果感到非常滿意,更如法炮製以相同手法轟炸名古屋、大阪、神戶等重鎮。李梅回憶說:「我們不會為了被無辜燒死的、壓在灰燼下的平民感到悲哀,因為我們仍聞著珍珠港的硝煙味。......會考慮道德面的軍人是有的,但是在執行任務時因為道德而收手就不算好軍人......如果(二次大戰)我們打輸了,我一定會以高等戰犯的身分被押上他們的法庭。......」

U.S. Army Air Forces: Hiroshima to Nagasaki

緊接著到二戰末期,美國以原子武器投擲在日本廣島與長崎,成為1945年最具象徵性的恐怖武器之一。

  • 在廣島投擲的原子彈於一時之間殺死至少七萬平民。
  • 在長崎投擲的原子彈於一時之間殺死四萬~七萬五千平民。

諸多史觀認為這一擊導致日軍喪失最後困戰的意圖,因此二戰結束。

部分史觀認為美軍決策敢用原子彈攻擊,肇因於之前的東京大轟炸已經成功殺死十萬人,之後的全國轟炸又殺死另外十萬人,道德問題已經無法阻止美軍繼續大規模轟炸殺死平民的行為。在戰後多數的史觀認為,戰爭時美軍過度合理化這種不道德的戰爭行為(大轟炸),只因為有理由(珍珠港事件)容易去自圓其說。